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已经对各个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在慢慢回到正轨。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近期在官方微信及官网博客上推出了疫情分析“特”点系列文章,分享英敏特分析师对于不同消费者行业的观点和看法。以下是英敏特食品饮料及餐饮品类总监李梦,分享一些疫情对于中国零食消费的影响。

积极大于消极

新冠疫情在2020年开年的两个月里,对零食品类的销售业绩应该是积极大于消极。积极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 疫情处于传统新春佳节,在这个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由节日带动的销售依然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无论是坚果,巧克力糖果或者薯片等休闲食品,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其次, 零食的角色似乎发生了一些改变, 越来越多地扮演了主食替代品的角色,囤货需求明显带动了部分品类和品牌的爆发性增长需求。最后, 由于各地所采取的限制外出等抗疫措施, 消费者宅在家中,需要消磨大量时间, 或是应对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也会对零食产生正面的需求。疫情期间零食消费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则来自于上门拜年传统习俗的戛然而止,往日春节走亲访友带来的送礼需求,在这个春节假期大幅降低。

根据英敏特市场预估,坚果和包装类烘焙食品(主要由小包装的蛋糕或面包构成)在2019年录得了双位数的市场销售额的增长。坚果在过去六年间一直以较高的增长率领先所有其他零食品类。这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而包装类烘焙食品,其增长率在过去四年间一直不低,只是处于高增长的坚果品类的后方,引起的关注度总没有第一名来得多。在2018-2019间,肉类零食也有一股不可小觑的增长势头。整个零食市场在这段时间体现出最大的特征是,零食的边界越来越扩大,主食与零食,配菜与零食,这相互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英敏特认为在当前零食市场,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消费趋势,值得引起关注:

在疫情爆发后,三个趋势依然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主食化趋势与知识型消费相互结合的可能性较高。一方面,出于囤积食物的需要,消费者会选择具有较强饱腹感的食物,如高卡路里或高蛋白质的食品。前文中提到的包装类烘焙食品便成了优先选择的品类之一,另外如肉类零食、坚果等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当然,方便食品、即热食品也会加入争夺这部分消费需求的行列中。另一方面,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和营养知识,使得他们会去关注生产原材料的质量与来源,也会去关注加工方式,甚至是包装的健康程度,“锁鲜”“真空”等这一类的词语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消费者对口感和质地的追求日益增高,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对整体消费体验的要求提高所带来的重要改变。在疫情期间,减压也是促使消费者对某些质地产生更高需求的心理原因。英敏特2018年“对慰藉食品的态度”报告中曾发现零食是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情绪慰藉食品,其中会用吃这一行为应对情绪需求的消费者中,68%是发生在情绪低落的时刻,而 53%发生在感到孤独的时刻。丝滑的,松脆的和有嚼劲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慰藉食品该具有的口感或质地。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坚果、薯片以及肉类零食都可以帮助消费者应对疫情期间的情绪压力或是宅在家中的孤独感受。丝滑质地的巧克力也应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同时巧克力也具有饱腹的作用。英敏特2019年巧克力报告中发现,当消费者购买巧克力是为了自我消费而非送礼时,黑巧克力往往会成为首选。

第三,负面因素中除了因为上门拜年送礼的需求骤降以外,短保质期产品的消费频次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囤货消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高订单价以及低下单频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线上的高订单价受到免运费订单额或是固定运费的影响;线下的高订单价往往是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减少去公共购物场所的次数。因此囤货行为带来了减频消费。短保质期产品的销量对高频次依赖度较高,因而减频消费行为不利于短保质期商品在疫情期间的销售。

整体而言,英敏特认为,在保证供应端的前提下,零食消费在疫情期间受到正面影响应该是大于负面影响,尤其是线上销售。除短保产品以外的大多数品类销售表现,应该呈积极态势。

食品市场
© 2024 英敏特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 沪ICP备17034376号
条款和条件 | 隐私策略 | Cookie策略
英敏特所提供的市场研究报告是依据具有涉外市场调查许可的中国机构所进行的消费者市场调研所准备的。